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冰墩墩为什么这么火?冰墩墩为什么受欢迎?

最近冬奥会吉祥物“冰墩墩”火热得不得了。卖到脱销,一墩难求,搞得官方都出来说,会加大供应,也请大家多多关注冬残奥会的吉祥物“雪容融”。为什么冰墩墩能受到如此欢迎呢?冬奥会本身的热度当然是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,但同为本次冬奥会的吉祥物“雪容融”却像是个配角,远没有“冰墩墩”走红。虽说这些吉祥物的设计元素,都被赋予了许多含义和口号,但大众对卡通人物的喜爱,大部分还是出自于对它们外形设计的认可,很少会去考虑更复杂的内在意义。


那么一个卡通人物,需要具备哪些特点才能被人喜爱呢?一般来说,因为我们潜意识里对儿童的保护本能,儿童的很多身体特征会诱发我们对人物的好感。让卡通人物受欢迎的一般特征包括:

1、相对比较大的脑袋,婴儿的脑袋占整个身高的比例只有四分之一。可爱的角色需要又大又圆的脑袋,甚至可以夸张成整个身高的一半。

2、五官的分布上,眼睛和耳朵位置一般比较低,因此前额会比较大。眼睛通常比较大,两眼之间的距离也比较远。鼻子和嘴也都比较小,大嘴看起来比较危险。

3、胳膊和腿,一般都是短而丰满,不仅显得笨拙,通常也是放松的姿态。这种笨拙和放松,能够产生一种轻微的无助感,激发我们的保护本能。

4、在轮廓上,通常采用圆形和其他柔和的形状,硬朗和尖角会破坏整体的可爱度。整体的线条要足够简单,容易理解和形成印象。

5、颜色上,通常会选择纯净、柔和的颜色,避免使用强烈的对比度。质感上柔软光滑都很讨喜的。

从上面这个标准来看,冰墩墩几乎是完全符合,这首先要感谢大熊猫天生就是一萌物。和 90 年亚运会吉祥物盼盼相比,冰墩墩的设计,在身体轮廓上更加圆滚滚,显得更憨一些,之前也被人吐槽铁憨憨。我个人是觉得有点吹毛求疵了,这个体型显得更加笨拙无害,反倒是容易引起好感,而且从轮廓上与过往的熊猫形象有明显区别,增加了记忆点。增加的透明外壳和面部彩色光环,不仅增加了科技感,柔软光滑的手感也很特别。

相比之下,虽然雪容融设计得也不错,但在这些方面吃了亏:眼睛太小、面部线条有些复杂、面部拟人化不足、整体颜色太过强烈。

上面只是卡通人物受人欢迎的一般框架,在实际设计时,要考虑的问题并不只是这些,甚至这些规则本身也是可以被打破的。在这方面,我比较认同一位英国设计师 Brookes Eggleston 的观点。下面这些主要是以他的观点为基础,加进了一些自己的理解。

1、要有兴趣点。兴趣点就是在前面说的那些惯常规则之外增加的额外复杂度,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元素。就像为电影电视剧设计角色一样,完美的角色很难受人欢迎。比如一个高大全的角色,通常不如一个暴露了弱点和内心的角色来得动人,因为弱点才是一个角色人性化的入口。同样道理,设计一个充满萌点的卡通角色,也不意味着这个角色能广受欢迎。

2、避免同质化。可爱的角色和受欢迎的角色不完全是一回事。如果只是要设计一个可爱的角色,而不是追求让角色受到欢迎,严格按照之前的规则来就好了。我相信写出一个自动生成萌物的智能算法来,在如今并不是不可能的事。但是,这样设计出来的角色,很可能会跟平均脸一样,没有什么特点。这就很容易让人脸盲症发作,很难区分和记忆角色。要想角色受到欢迎,就别怕增加一些独特的东西,拥有可信的个性,比单纯的可爱,更加重要。

3、不要去刻意迎合。故作可爱状的小朋友,让人反感和警惕,这同样适用于卡通人物。自然真实,远比刻意讨好,让人感觉舒服。很多卡通人物时刻保持不知何来的假笑,似乎在问“难道人家不可爱吗?”,只会让大家觉得虚伪做作。可爱元素就和白糖一样,适量加进食物里增添风味很得人喜欢,但硬是让人吃一大勺就很容易齁着。

4、提防恐怖谷效应。如果角色和人类过于相似,就会因为角色和人类的细微差异,让人觉得非常僵硬恐怖。所以,设计卡通人物,不要增加过多的细节,容易让受众带入自我认知。如果结构复杂到接近照片,就很容易导致这方面的认知障碍。请自行搜索,我就不放图吓人了。

5、了解你的目标受众。这是让设计出的角色触动人心的基础。受到欢迎,这个词本身就说明了决定是不是做到位的人是受众,而不是设计者自己,并且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。就像美食一样,汝之蜜糖,彼之砒霜,每个人都会因为文化背景、口味习惯等等因素,有截然不同的喜好。比如,星球大战系列美剧《曼达洛人》里的尤达宝宝,很受星战迷的喜爱,但在这个亚文化圈之外恐怕就未必那么讨喜。

赞(0)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