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由职业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自己决定开工时间。撑到到这周娃们正式开学,才算正正经经开工。
听起来确实挺自由的。
然而,在朋友圈,却可以深切感受到越是自由职业,越是没有开工与休息的区别。
之前听同事讲了个笑话,出差时他跟另一位同事同屋,睡觉闭眼前看到他举着手机正在回信息,早上睁眼一翻身看到对方保持同样姿势还在回信息。一瞬间凌乱了,“你一夜没睡?”
当然并不是,但他除了睡觉那几个小时,真的都在回客户。
据同事说,这是他的常态。
说好的时间自由呢?
某种程度高度自由似乎变成了没有自由。
弹性工作,也几乎等于选择了一份需要及时回应,模糊工作时间的工作。可以无比懒散,也可以把自己逼到极限。
奇葩说有一段薛教授对弹性工作的定义倒是颇能安慰到24小时在线的弹性人。
“体力劳动的特点是刚性特别强,物理上必须在那个场所,在那个季节,在那个时辰,才能工作。传统上农业就是这种工作。
而脑力劳动呢?是非常具有流动性的。随时随地都可以工作。而今天的科技为这种脑力劳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,这也是机会。
所以混在一起几乎是必然的,人不能既要又要。”
我更喜欢刘擎的教授的这句:人是目的不是工具。
自由职业者,随时在线代表了更靠谱的人设,也意味着可以赢得更多机会,一切都是主动的选择。
自律的人鸡血起来哪里需要外部压力。我身边鸡血的朋友们,从清晨六点起来打卡学习的,到深夜还在讨论方案的,恨不得24小时劈成48小时来用,完全舍不得休息。
对自由性质的工作或者创业性质的工作来说,工作跟生活已经很难分开了,也没有必要,难的是时间管理,如何既不过于懒散,也不至于疲于奔命。
一度我对微信朋友圈工作化是很抵触的,总以为可以分割开来,这实在是一个很天真的心态。对一个需要强烈个人品牌的工作来说,这几乎是必须的。甚至于来说,其实每一个人,从出生开始,都是自己本身的经营者。工作当然可以渗透生活,而且,自由工作的目的难道不就是可以自己掌握节奏与规划,从而更高效,也更从容吗?
经过两年的磨合与掰扯,终于可以更自洽和舒服的状态继续这份有意思有价值的工作,与小伙伴们共勉。